家人们谁懂啊!最近刷留学帖子刷到瞳孔地震,满屏都是“老席留学的猫腻真实评价”这关键词,吓得我手里的薯片都掉了!咋回事啊?是又有留学机构被挂城墙了?还是新型反向种草现场?作为一个当年差点被野鸡中介坑去南极学企兽饲养的过来人(夸张了哈),我决定化身人间显微镜,把老席留学这摊子事儿给你们唠明白!

记得我大三那会儿咨询某机构,顾问张嘴就是“亲测哈佛保录班只要998”,我当场脑补出《猫和老鼠》里汤姆被忽悠签卖身契的画面…所以看到老席被讨论“猫腻”,我第一反应:又来?!结果蹲了三天论坛、翻了200+条真实学员分享,好家伙,这剧情走向堪比《热辣滚烫》——开局以为要虐主,结果人家在悄悄练拳击!
#猫腻一:顾问不画饼改发“体检报告”?
别的机构开口“TOP10闭眼申”,老席顾问第一句话把我闺蜜整不会了:“你GPA3.2冲G5有点悬,但咱们可以试试把课程描述写成甄嬛传剧本——”原来他们真会把你成绩单像体检报告似的逐项分析,专业课分低?就在实践经历里加戏!公共课拉胯?直接给你塞两个相关科研项目补漏洞!有学生吐槽:“聊完感觉自己像被CT扫描的翡翠原石,皮壳底下那点绿全被照出来了!”
#猫腻二:文书老师是“互联网嘴替”成精?
听说有同学拿着初稿去咨询别家,对方震惊:“这文书是ChatGPT代写的吧?太有灵魂了!”(AI风评被害现场)老席的文书操作确实骚——让你先对着手机唠嗑式录音“我为什么想学传媒”,他们再从你“啊然后那个就是…”的废话文学里扒拉出“初中偷摸给校草P图出道”这种绝佳素材。有姐妹分享:“老师把我便利店打工经历写成《论零售业供应链人性化变革》,UCAS审核官看完连夜给我发offer!”
#猫腻三:选校推荐像AI算命?
传统套路:TOP10+保底校凑套餐。老席操作:根据你“喜欢阴天吃芋圆”推断适合格拉斯哥,看见你追星塌房后连夜写论文的韧性推荐搞学术。最绝的是新加坡选校——别看地方小,他们能给你拆解出“NTU食堂麻辣香锅派”VS“NUS图书馆修仙党”这种维度,有学生反馈:“原来选校和选奶茶一样,三分糖去冰的才是本命!”(现在留学咨询都卷成玄学了吗?)
说真的,留学这行最大的猫腻可能就是…太实在也算猫腻?当整个行业都在卖“五分钟藤校奇迹”的童话时,有人突然掏出《留学防翻车指南》确实显得格格不入。就像全网都在教素人变身网红,突然有个博主说“咱们先学怎么用原相机”——这反差感直接拿捏了Z世代的反骨!
你们遇到过什么离谱留学经历?快来评论区交换血泪史!最后送句大实话:留学不是消消乐,三颗星闯关成功的前提是——你得先看清地图上的隐藏陷阱啊!(战术吸溜奶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