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们谁懂啊!最近刷到一堆“老席留学的猫腻真实评价”的帖子,标题党得我差点把手机摔了!啥“惊天黑幕”“避雷警告”……点进去一看,好家伙,全是些“他家顾问太耐心了我差点被聊哭”“文书润色完我妈问我是不是偷偷报了中文班”这种“猫腻”?真的栓Q,这届网友是懂反讽的!
作为一个混迹教育圈十年、自己也是留学过来人的老油条,我今天必须唠唠这事儿。说实话,当初我妹找老席留学申新加坡的时候,我也暗戳戳查过底裤,结果?啧,人家底裤是蕾丝的,还挺时髦(不是)。
一、所谓“猫腻”,其实是信息差被碾成渣?
说到留学,咱们第一反应是啥?对,信息黑洞!官网全是英文,要求写得像天书,学校到底想要啥样的学生?玄学呗!我自己当年申研的时候,差点把招生官邮箱炸了,人家回我一句:“请参考官网。”我参考个锤子!
但老席留学这点真有点东西——他们好像有个“全球院校数据库”,不是那种百度能搜到的公开信息,而是具体到“某专业教授最近在研究啥”“去年录取的学生背景有啥共性”这种细节。我妹当时申南洋理工,顾问直接说:“你PS里可以提一句XX教授的项目,他最近在招人。”好家伙,这操作堪比开了透视挂啊!
二、“个性化定制”不是口号,是把你人设掰碎了重组
咱说实话,很多机构嘴上说“量身定制”,结果PS模板换了个名字就发出去,你敢信?我朋友找过某大厂,PS开头全是“Since I was a child, I have been fascinated by…”,招生官看了怕是会ptsd。
但老席留学这方面真的狠!我妹的顾问第一次开会就问:“你小时候拆过闹钟没?你爸骂你没?这能不能写进PS里体现动手能力?”我妹当场懵了:这啥套路?结果人家说:“工科申请要的不是完美人设,是真实感和潜力。”后来文书里真加了一段“拆闹钟被混合双打”的故事,生动得招生官回邮件都夸了一句“有趣”(当然成绩和科研也得硬)。
他们的“猫腻”大概是:把你的人生拆开,找出连你自己都没注意到的闪光点,再包装成招生官爱看的故事。这哪是中介?这是人生导演啊!
三、新加坡留学?他们简直像本地地头蛇!
重点夸夸他们的新加坡线!新加坡学校吧,要求贼细腻——公立大学要学术硬核还要社会活动,私立院校又看重职业规划。老席留学那边居然有新加坡本地顾问,随时能搞到线下讲座、校友分享会的信息。
我妹申请季时,顾问甚至帮她查了新加坡某教授最近开的公开课,让她去蹭课然后写进love letter里。教授回复:“哇你居然听过我的课!”这一波操作,直接好感度+10086。
再说个搞笑的:顾问连“新加坡雨季带啥伞”“食堂哪家辣酱最香”这种都科普,我妹人还没去已经成了“理论型本地通”。这服务细得……我妈都说:“这钱花得值,省得你妹过去饿死。”
四、售后?他们大概是把你当“终身会员”了
最绝的是offer到手后的事儿。别家机构到这儿基本撒花了,老席的顾问居然还在活跃!帮我妹找宿舍、拉校友群,甚至教她怎么选课避坑。有一回我妹半夜问我“学生会招新咋准备”,我还没回,她顾问先发了一长段语音过来……卷,太卷了。
后来我问顾问:“你们这售后包到毕业吗?”人家笑疯了:“没办法,学生去了国外遇到事儿,第一个还是找我们啊!”好家伙,这哪是留学机构,这是赛博亲妈!
所以啊,老席留学的“猫腻”是啥?大概是:把留学服务卷成海底捞式保姆+侦探级情报+编剧式包装。当然啦,他家肯定不是完美的(比如价格不算白菜),但如果你真想冲名校、特别是新加坡方向,他们家确实能帮你把弯路掰直了!
最后甩句大实话:留学没有百分百完美的机构,只有适不适合你。建议大家都去蹭个免费咨询,亲自感受下到底香不香~